《破.地獄》帶來的三個討論

2024年12月02日 星期一

 

#師前影後#

筆者在11月時到戲院欣賞最近票房勢如破竹的兩部電影,分別是《焚城》及《破.地獄》,兩齣電影同樣帶給我不同的觀後感,最後決定以後者為本篇文章的主題。未觀看電影預告前,筆者只從戲名及宣傳海報中,知悉電影以香港的殯葬業及生死教育為題材,並由黃子華及許冠文兩大笑匠合作。電影題材新穎,加上主演人物鮮有合作,令筆者對電影產生興趣,繼而購票支持電影。

電影大致關於在疫情肆虐、生意蕭條的背景下,婚禮策劃師道生(黃子華飾)被迫改行成為一名葬禮經紀人,並與喃嘸師傅文哥(許冠文飾)產生不少衝突,而電影情節亦圍繞不同個案,刻劃二人相處的點滴,亦讓觀眾觀察道生及文哥對職業及生活的態度慢慢產生變化。

透過這篇分享,筆者不是想班門弄斧向各位讀者介紹傳統道教儀式及評價電影的好與壞,而是希望觀賞這兩小時的電影後,帶出不同討論點及思考點給讀者們,讓大家看畢電影後,又或者即使未看電影,也能多番思考,相信這個亦是製片人想透過電影帶出的目的。

討論一:什麽是「家庭」?

什麽是愛?什麽是親人?什麽是親情?電影透過不同個案及片段帶出「家庭」這個概念。

雖然不是電影帶出的訊息,看看現今社會,「丁克家庭」(Double Income, No Kids)現象愈來愈普遍,與傳統的大家庭大相徑庭,家庭中沒有兒女,那麽「丁克家庭」是否「家庭」呢?

雖然文哥的女兒文玥(衞詩雅飾)未婚,亦沒有穩定的戀愛關係,其主幹家庭的關係亦比較冷漠,甚至有不少家庭糾紛,那麽「主幹家庭」是否「家庭」呢?

雖然文哥的兒子志斌(朱栢康飾)結婚生子,貌似有完整及美滿的生活,但他覺得活在文哥的影子下,不是他想要的將來,他只想專注自己的核心家庭,那麽「主幹家庭」是否「家庭」呢?

何謂「家庭」?若要從傳統的角度定義「家庭」,或許要以血緣、婚姻等關係才能判斷是否親人,有以上關係才是「家庭」。對筆者而言,「家庭」的核心價值是取決於能否提供安全感和歸屬感,雖然字面上意思很簡單,但深層意思是很複雜的,應如何維繫「家庭」中的安全感及歸屬感呢?愛,應要及時的,要表達出來的,要讓別人能感受的。這留待各位讀者再深思一番了。

討論二:傳統儀式 vs 打破傳統?

筆者參與的喪禮次數不多,亦沒有印象有看過破地獄的儀式。上網一查才知道,「破地獄」是一個道教傳統的法事儀式,源於民間傳說「目連救母」的故事,儀式主要目的是為了超渡先人,幫助亡者從九層地獄的束縛中解脫,讓他們得以安息。在這個儀式中,每一層地獄都有不同的懲罰,並審判亡者在生前是否犯過罪孽。破地獄這種儀式亦是電影中文哥受人敬重及賴以維生的專業。

當筆者想起道生第一個處理的個案,他不是安排在喪禮上擺放傳統的紙紥婢僕、金山銀山、仙鶴、橋子等,而是新潮的跑車紙紥祭品,因為這是亡者生前喜愛的物品,道生的目的是希望為亡者帶來獨一無二的告別,但文哥則認爲這是不尊重傳統,更是沒有考慮在世親人的感受,這個案很明顯反映兩位主角的分別。但亦是因為這個案,而令二人的性格及取態慢慢有轉變:道生慢慢變得沒那麽唯利是圖,而文哥亦開始明白留下來的生者心情也須被照顧。

因此,筆者重新思考喪禮的意義。坦白説,電影中二人的取態其實並沒有問題的,一位重視傳統的儀式,一位重視亡者生前的愛好,只是大家的關注點不同。以往大家對「死亡」二字避之不及,何不趁着現今世代,透過生死教育(筆者認為社會應加強這方面的培訓和資源)讓年輕一輩思考及學會面對死亡和失去,再讓自己在生前與親人溝通,決定相關儀式,賦予「意義」在自己的喪禮上,就好像最後文哥的結局一樣。

討論三:活在過去 vs 展望將來?

這個討論,亦是最複雜的一部分。道生所説的「不止死人要超渡,生人也需要破地獄,生人都有好多地獄」,這是很有意思的句子,表面上充滿笑匠的風格,但讓人深思究竟我們在生活中正處於什麽「地獄」,又應如何在現實中「破地獄」及「超渡」。

筆者從事教育工作,這刻想到的部分學生可能面對的「地獄」是學校沉重的學業壓力,又或許正面對的是家庭難以理解的期望,又或是朋友間微妙的鬥爭,或是各位讀者在工作上面對着種種壓力及不公。

與其身處「地獄」,不斷抱怨及哀嚎,不如「境隨心轉則悅,心隨境轉則煩」(這是筆者曾在其他文章中分享過的句子)又或像道生所説的,「人生就好像一程車,重點不是上車的人可以陪你去到哪個站,而是你們一起欣賞過哪些風景」即使身處「地獄」,也不要忘記看看沿途的「風景」,活在當下,珍惜現在,展望將來。

最後,筆者認為《破.地獄》題材新穎,推薦各位觀看這電影,讓大家從電影中探索一番人生觀。不過,兩小時的觀賞時間實在不夠,每個個案可獨立成一個單元的故事,加上文哥的家庭關係、喃嘸師傅的工作介紹、道生的人生及家庭觀等未有詳述,期待導演日後拍出不同的衍生劇了。

最後以電影主題曲歌詞寄語各位讀者:

「輪迴塵間的人 今生可能
渡化纏繞的半生
隨落葉生根 毋用來悲忿
回望在多少遺憾中普渡的眾生
才覺已得到福蔭」
——《普渡眾生》林家謙

 

撰文︰羅啟心老師
跨學科 × 商科老師
深信學無止境,願能啟發學生,達致教學相長。

 

「師前影後」專欄文章由人前是教師,人後是流行文化影視作品的老饕輪流執筆,希望分享觀影心得,融入教育生涯之中。

#羅啟心# #電影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