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AI推動香港教育系統的轉型︰十年實施路線圖之建議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數字教育談#

人工智慧(AI)的飛速發展正在深刻地塑造全球各個行業,教育領域也不例外。香港是國際創新和科技中心,必須戰略性地把AI融入其教育系統,為未來做好充分準備。面對技術革新的大潮,香港有責任確保下一代具備在AI時代茁壯成長所需的知識與能力。本文將建議AI驅動下的教育轉型路徑,嘗試提供一套全面的政策藍圖,助力香港教育邁向更加創新與公平的未來。

AI在教育中的必要性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明確指出,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必須深度融合,推動更高效的生產體系建設。這一國家戰略為教育改革帶來了新的啟示,也為香港在教育領域的技術轉型提供了重要方向。身為連接內地與國際的橋樑,香港需要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借助AI技術重塑教育體系,為國家整體科技實力的提升貢獻力量。

香港AI驅動教育的關鍵路徑

在AI驅動教育的轉型中,香港應以培養新一代具備AI素養與創新能力的人才為核心目標。全面推動教育數位化轉型,不僅能提高教育品質,還能有效縮小社會的數字鴻溝,確保所有學生平等地享受優質教育資源。此外,香港還應積極提升在亞洲及全球AI教育領域的影響力,通過與內地和國際的合作,為國家的AI人才培養提供示範和支撐。實現這一目標,需要通過多方面的努力,包括課程改革、智慧校園建設、教師培訓、產學研合作,以及跨境協作等措施。

實現AI教育的政策框架

首先,在課程改革方面,AI教育必須從小學階段就開始普及。在基礎教育中,引入生成式AI應用、程式設計、資料分析,以及AI倫理等內容,同時在高中階段開設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等高級課程。同時,高等院校應設立AI相關專業和跨學科專案,培養學生的跨領域創新能力。此外,AI技術也可被融入各個學科,如科學實驗和語言學習,提升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體驗。

在個性化學習方面,AI驅動的自我調整學習系統能夠為每個學生量身打造個性化的學習計畫。結合本地需求,開發支援粵語和繁體中文的AI學習助手,説明學生根據自身優勢和需求充分發揮潛力。與此同時,學校可通過AI資料分析,更精准地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為他們提供個性化的指導與支援。

教師是推動AI教育的關鍵角色。香港需要為校長、管理人員和在職教師提供系統的AI知識與技能培訓,使他們能夠熟練掌握AI工具進行教學、課程設計與評估。此外,教師的角色應重新定義,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習引導者和情感支持者,讓AI成為他們值得信賴的助手,釋放更多時間與精力投入到學生的全面發展中。

智慧校園的建設也是AI教育轉型的重要一環。學校應逐步升級智慧基礎設施,如AI實驗室和智慧教室,提升教學和管理的效率。此外,推動學校管理系統的AI化轉型,減輕行政負擔,讓教師能夠更加專注於教學任務。同時,通過建立大資料平台,為教育決策提供科學支持,更好地滿足學生需求。

香港在推進AI教育過程中,也須加強產學研合作,與本地、內地及國際的科技企業深度合作,為學生提供實習和實踐機會,培養市場需求的實用型AI人才。通過企業參與課程設計,確保教育內容與行業需求緊密結合,培養具備創新思維和實踐技能的人才。

跨境合作與國際交流亦至關重要。香港可以與大灣區城市共同開發AI教育資源,形成區域教育協同機制。同時,通過與國際知名機構的合作,借鑑全球先進的AI教育經驗,提升香港在全球教育舞台上的競爭力。此外,香港的大學可聯合舉辦國際AI教育論壇,展示自身在AI教育領域的成就,推動全球教育交流與合作。

克服實施挑戰

AI教育轉型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面臨技術安全、教師適應、資源投入和公眾認知等挑戰。為此,香港必須確保AI技術的可靠性與隱私保護,建立完善的技術支援體系。同時,通過持續的教師培訓,幫助他們順利過渡到AI時代的角色要求。此外,政府與社會各界需共同努力,投入資金完善教育基礎設施,開發高品質的教育資源,逐步提升社會對AI教育的認知與接受度。

實施路線圖

為了確保AI驅動教育的成功實施,筆者建議香港需要分階段推進,逐步實現戰略目標,從短期的政策啟動到長期的全面覆蓋,確保整個教育系統的平穩轉型。

通過這一清晰的實施路線圖,香港將在不同階段穩步推進AI教育轉型,最終實現教育體系的全面升級,為學生創造更具競爭力的未來,並為國家及全球的AI人才培養貢獻力量。

 

撰文︰馮穎匡博士
香港教育評議會執委-AI教學工作組副組長,現為香港理工大學人工智能研究員、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博士後研究員(人工智能)、西南石油大學土木工程及測繪學院客座教授(安全自動化),曾任城大建築學及土木工程系助理教授及博士生導師。創新科技署香港認可處評審技術專家,科技園公司及數碼港研究人才庫博士專才等

#馮穎匡# #數字教育# #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