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創新新世代:利用AI製作高質量教學材料

2025年01月23日 星期四

 

前文提及人工智能(AI)技術的應用領域廣泛且形式多樣,不僅為學生與教師創造更多元化的學習與教學體驗,亦在推動傳統教學模式的革新,為教育界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在傳統教學中,教師通常需要投入大量時間進行課程準備、教材設計,以及持續性評估的規劃,這些繁瑣的工作流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師發揮創造力的空間。與之相比,AI技術能協助教師節省時間,並支持生成更具個性化的教學內容。

筆者將淺談AI輔助教學的優勢,並以綜合科學科為案例,探討如何運用ChatGPT、Napkin.ai與Gamma這三種工具,設計和製作高質量的教學材料,從而提升教學效果與學習體驗。

第一步:利用ChatGPT生成教案與教材

ChatGPT具備快速生成文本內容的能力,可用於創建課程大綱、教材細節及測驗題目等教學材料。教師僅須輸入簡單的指令,即可生成結構完整且實用的教學框架,從而騰出更多時間專注於設計創新的課堂互動活動、支援學生全面發展及處理各項行政事務。然而,在使用ChatGPT製作課程內容時,撰寫清晰且具體的提示詞(prompt)是關鍵的一環。Prompt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AI生成內容的準確性、相關性及實用性。一個高質量的prompt應具備明確的指令、清晰的上下文設定及嚴謹的邏輯結構,從而有效引導AI生成符合教學需求的內容。以下將為大家分享四個撰寫高質量prompt的實用技巧:

技巧1:使用第二人稱明確角色設定
在撰寫prompt時,為AI設定明確的角色有助生成符合情境需求的回應。透過第二人稱的角色描述,AI可以模擬特定身份的語氣、專業知識或風格,生成更具針對性的教學內容,減少回應中的泛化(generalization)或不相關訊息。

技巧2:使用 [方括號] 限定範疇與添加補充說明
在prompt使用方括號可以提供額外的背景訊息或限定生成內容的重點,確保回應專注於特定領域或需求。這種技術尤其適用於需要深入探討某一主題的情境。

技巧3:簡明扼要,減少語意歧義
在撰寫prompt時,語言表述應盡可能簡潔清晰,避免使用多義詞或不必要的修飾語。清晰的指令有助於AI理解核心需求,減少AI因語意模糊而產生錯誤回應的可能。

技巧4:運用Markdown語法,結構化複雜指令
當生成內容需要具備嚴謹的結構或多層次邏輯時,使用Markdown語法進行格式化能提高AI對指令的理解度,並使生成的內容更具可讀性。

第二步:利用Napkin.ai製作知識結構圖

除了生成文本內容,AI工具能通過把這些概念轉化為可視化內容(如流程圖或多媒體簡報),幫助學生更輕鬆地掌握抽象複雜概念。教師可以把ChatGPT生成的內容輸入Napkin.ai,自動生成清晰的流程圖,並在每個步驟旁添加簡短補充說明,進一步強調概念之間的邏輯關係。這種方法不僅能避免學生對知識的碎片化記憶,還能有效提升學習效率與理解深度。

第三步:利用Gamma製作互動式簡報

AI工具能協助教師設計更具創意性和吸引力的課堂活動,從而提升教學效果。例如,Gamma這一款AI簡報生成工具,能快速製作圖文並茂的簡報,增強教學的視覺表現力與互動性。Gamma支持插入圖片、動畫及影片等多媒體元素,為課堂內容提供更豐富的呈現形式。此外,Gamma生成的簡報可輕鬆導出為PDF或以網頁形式分享,方便學生課後複習或作為作業參考資料,進一步增強學習的便利性與延續性。

ChatGPT、Napkin.ai 和 Gamma等工具的結合應用,不僅能幫助教師高效生成高質量的教學材料,還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理解能力。在科學科教學中,這些工具尤為適用,因它們能把抽象的科學概念轉化為直觀且易於掌握的形式。隨着AI技術的快速發展,教育工作者應積極探索其潛力,推動科技與教學的融合,從而打造更高效的學習環境。AI輔助教學已成為教育創新中的關鍵力量,並將為未來教育開創更廣闊的可能性。

 

撰文︰李婷欣老師
EduAIR STEM Education Officer
曾任中學科學教育學習領域統籌、生物科及綜合科學科科主任

如欲了解更多AI輔助教學的策略,請瀏覽EduAIR網站:https://eduairhk.com/

#李婷欣# #數字教育# #STEM# #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