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下旬,筆者隨同教育局助理秘書長、教育評議會主席,以及多位香港同工踏上了前往杭州參訪及締結姊妹學校的旅程,得到浙江省教育廳副廳長一行人接待我們。在這座同時兼具古典韻味與現代科技魅力的城市裏,我深深感受到了杭州作為中國科技之都,在數字經濟和網絡創新領域的強大實力。此次行程讓我們切實體會到歷史文化與科技創新的完美融合。
現代科技與古城風貌的交融
杭州自古以來一直被譽為是美麗的地方,正所謂「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句千古流傳的美譽完美詮釋了這座城市的獨特魅力。漫步在西湖邊,古樸的園林、蜿蜒曲折的石徑,以及瀰漫的詩情畫意讓人彷彿穿越了時空。與此同時,現代化的科技元素也在這裏蓬勃發展,無論是智慧交通、無人配送,還是數字經濟的快速擴散,都讓人驚嘆於城市治理和科技應用的高度整合。
早前,杭州六小龍在科技創新的表現非常耀眼,從《黑神話:悟空》中那傳奇般的英雄形象,到DeepSeek在AI領域的驚艷亮相,再到宇樹機械人於央視春晚上以秧歌舞帶來的驚喜表演,這連串的亮點無不引起了廣泛熱議。科技與文化的結合,不只展示了創新技術的無限可能,也為傳統藝術注入了新的活力,進一步推動了杭州作為數字經濟與網絡創新的佼佼者形象。
政府與產業攜手推動教育變革
在浙江大學的AI講座上,吳飛教授深入講解了如何利用機器學習、知識圖譜、自然語言處理,以及機器人與智慧控制等前沿技術,促進教育核心業務的自動化與智慧化。這不但有助於提高教師辦事效率,也可大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
在現代化科技賦能城市發展的同時,教育作為國家發展的基石,其改革創新也在悄然發生劇變。隨着國際競爭的加劇與科技的不斷突破,AI正逐步滲透到教育的各個領域。近來,中國教育部宣布計劃在2030年前將AI教育正式納入中小學課程,措施既是一項前瞻性的政策舉措,也是面對未來教育挑戰的重要應對。
中國教育部辦公廳近期公布的中小學AI教育六大任務,依據不同年齡階段設計:小學低年級以感知體驗為主,小學高年級和初中階段則側重於理解和應用,而高中則進一步推進項目創作和前沿研究,同時強調AI倫理教育,以引導中小學生合理使用各類AI工具。這一系列政策措施說明在全球數字化大潮中,AI技術勢必成為驅動教育轉型的重要力量,也將促使未來社會培養出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和動手實踐能力的人才。
深化AI教育的國內外啟示與趨勢
此次杭州參訪給予筆者極大的啟發,尤其是對於香港AI教育及STEAM(科學、技術、工程、藝術與數學)教育領域的發展。在剛過去的全國兩會上,與會代表們熱議如何利用AI推動教育創新、提升教學品質,以及培養適應未來需求的新型人才,這一切都與我們此行的所見所聞不謀而合。
據2023年浙江數位教育大會透露,未來人工智能將作為中小學基礎課程和必修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學科學、數學等學科也將大量融入AI教學內容,這將使教育模式進一步創新。而北京市教委最近出台的《北京市推進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2025-2027年)》中明確規定,從秋季學期開始,全市中小學將開設AI通識課程,不但可以獨立設置,也可以與資訊科技、通用技術、學科實踐活動等融合,這都是國內對AI教育高度重視、積極探索的體現。
在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大都市,筆者認為推動AI教育同樣勢在必行。隨着全球科技競爭的不斷升溫,香港應該借鑑內地在AI教育實踐中的先進經驗,逐步推動AI與STEAM領域的深度融合。無論是在中小學推動基礎AI教育,還是高等教育領域加強跨學科研究,未來香港都能從中受益,培養出適應國際競爭的新興人才,並在區域科技創新中占據更有利的位置。
技術創新引領下的新時代教育展望
參訪杭州的這段時光讓筆者感受到,一座城市的發展不但在於先進的科技設備和數據驅動的治理模式,也在於能否將這些技術深度滲透到文化、教育等各個方面。杭州能夠成功走出一條數字經濟與網絡創新並舉的發展之路,其背後既有政府的堅強支持,也有各界對創新技術的積極應用。從娛樂產業的《黑神話:悟空》和DeepSeek的科技亮點,到央視春晚上的宇樹機械人的別出心裁表演,杭州六小龍及其他創新科企在每一個細節都印證着這座城市在新舊交融、創新突破方面的巨大潛力。
更值得關注的是,教育這一國家未來發展的基石正迎來歷史性變革。AI教育不但將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更將為全國各層次人才培養提供全新的視角和方法。基於不同年齡段設計的分階段教學模式,不但可以讓學生從小接觸和體驗前沿技術,還可以在中高階段逐步掌握實際應用能力,這將為未來國家發展注入無限動力。
這次參訪不但是一場技術和文化的盛宴,更是一堂深刻的教育啟示課。筆者認為是次參訪讓我們意識到,只有將先進技術與教育實際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國際視野和實踐精神的新時代人才。面向未來,我們有理由相信,隨着AI技術不斷進步和教育改革的推進,中國及香港乃至整個全球的教育格局都將迎來前所未有的變革。
撰文︰吳毓琪Cookie校長
現任金錢村何東學校校長,1995起投身小學教育工作至現在,是北區幼兒教育校長會會務顧問、香港經濟日報專欄作家(教育)、仁愛校長會成員、香港國際文藝交流協會暨共享學習天地顧問、Advisor of World Green Organisation(WGO)、香港童軍總會雙魚區第十二旅旅長、GPEX HK及劍橋英語國際合辦之網上研討會之主講嘉賓,曾擔任北區小學校長會執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