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教育領域,人工智能(AI)技術的引入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然而,許多教師面對這一新工具時,首先產生的疑問是:如果學生只是把AI生成的範文照抄一遍交給教師,這樣的學習有何意義?確實,這種未經消化的抄襲,無論是抄自AI還是其他參考資料,都無法構成真正的學習。本文將探討如何把AI從潛在的「抄襲工具」轉變為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學習夥伴」,並提供一系列循序漸進的教學策略,供大家參考,藉以拋磚引玉。
AI時代寫作教學的核心理念
今天的語文教師或許仍糾結於「是否允許學生使用AI輔助寫作」這一問題。然而,現實情況是,無論教師是否准許,學生都已經在暗地裏廣泛使用這項技術。因此,我們的討論焦點不應停留在「用與不用」的層面,而應轉向「如何有效使用」的實踐和探索。這種轉變要求教師在設計AI輔助的寫作任務時,必須建立明確的指導框架和分層目標,使AI能培養學生元認知和自主學習的能力,而非只是協助學生表面完成作業。
前創作階段的探索與分辨
第一階段:分析與鑑賞︰教師以「為不完美添色彩」為題,要求學生用AI生成一篇400字、分為5個段落的文章。學生的任務不是只作簡單的複製及貼上,而是進行深度文本分析,如歸納各段主旨,識別出色的詞彙選擇、修辭手法和句式結構,並解釋這些元素為何有效等。例如,學生可能會特別欣賞文中的「這些『缺陷』不是殘缺,而是生命賦予的專屬調色盤,等待我們親手為其上色」、「不完美是留白的畫布,而勇氣與創意是最好的顏料」等句子。這類富有詩意的表達往往超出一般學生的創作水平,但通過仔細的欣賞和分析,學生能夠內化高質量的語料,豐富自己的詞彙儲備。有如《文心雕龍.神思》所說的「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
第二階段:比較與分辨︰在同一寫作要求下,不同AI工具生成的文本往往呈現各自鮮明的特點;又縱是同一AI工具,也可在用家輸入不同的要求後,生成不同內容及風格的文章。教師可引導學生比較AI生成的多篇根據同一題目生成的範文,例如分析甲篇如何通過豐富修辭激發讀者想像,乙篇如何以嚴謹結構清晰傳遞觀點,丙篇又如何以風趣幽默的筆觸,說理之餘,又引起讀者會心的微笑等。這種比較不僅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及鑒賞能力,更能幫助學生認識寫作風格的多樣性,為發展個人寫作特色奠定基礎。
第三階段:模仿創作︰經深入分析、欣賞和比較後,學生可基於對「為不完美添色彩」這一主題的深入理解,選擇自己欣賞的表達方式進行仿作。他們可以按單一範文為藍本,也可綜合多篇範文的優點進行創作。這一階段的關鍵在於「有指導的模仿」,而不是機械式的複製。這些練筆,最重要是鼓勵學生實踐,不需要評分。
第四階段:擴寫與撮寫︰教師可進一步要求學生把400字的AI生成範文擴寫為600字,這練習需要學生補充細節、深化論據或增加例證。反之,也可要求學生將原文濃縮為200字,這樣則訓練學生把握文本核心、去蕪存菁,精煉表達的能力。這兩種練習分別培養學生在不同情境下的駕馭文字的能力,是寫作能力全面發展的重要環節。
第五階段:主題遷移寫作︰當學生掌握特定主題的各種寫作方法後,教師可提供相關但不同的題目,如「從失敗中學會成長」或「不完美旅程的美麗故事」等,引導學生把之前所學遷移到新情境中。這種遷移能力是檢驗學習成效的重要指標,也是創新型寫作的基礎。
後創作階段的反思與提升
.AI輔助批改與批判思考︰學生完成創作後,可把作品交由AI進行評析,獲取多角度反饋。然而,這過程的關鍵在於培養學生批判性評估AI建議的能力——哪些意見值得採納?哪些意見不值得參考?哪些意見與自己的創作意圖不符?這種判斷力的培養,遠比被動的全盤接受,更能提升學生的寫作技巧、批判及創意思維。
.建立個人寫作資源庫︰由於AI每次生成的內容都有差異,教師應鼓勵學生建立「佳句典藏」,有系統地記錄在分析範文過程中所發現的優秀片語或句子,如構思獨特、比喻生動、富有哲理、情景交融、結構勻稱等。這種持續積累優秀詞彙的過程,能有效豐富學生的語言儲備,避免「過目即忘」或「想翻查但已找不著」的困境。
.撰寫學習筆記︰比起單純提交寫作成品,要求學生記錄在整個AI輔助學習過程中的反思及體會,應更具教育價值。這些筆記不僅幫助學生鞏固所學,也為教師提供評估學生學習的另一重要參考。評估學生學習寫作的反思,可能比一個作文評分更能反映學生學習的真實成效。
.終極目標——提升獨立創作能力︰所有AI輔助寫作訓練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在不依賴任何技術支援下,仍能產出優秀作品的能力。教師應定期安排「無AI」的寫作練習,檢視學生是否真正內化了各種從AI輔助學會的寫作策略和表達技巧。這種獨立創作能力才是寫作教學的終極目標。
結語
AI技術的普及,不應視作是對教師的威脅,而是革新教師教學的契機。通過本文提出的分階段策略,教師可以把AI轉化為促進學生自主深度學習的強力槓桿,引導學生在這位「新啞老師」的指導下自學,從不懂寫、不願寫走向肯嘗試去寫;從缺乏寫作興趣走向對寫作充滿遐想;從簡單抄襲走向真正獨立創作,並具備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態度。這種轉變不僅提升學生本身的寫作能力,更培養了在AI時代學生尤需掌握的批判性思維、創造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教育的本質不應是抗拒變革,而是在於有智慧地及循序漸進地借助變革,為人類的全面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撰文︰龔廣培
曾任天主教伍華中學、觀塘瑪利諾書院及天主教崇德英文書院校長及多所學校校監,現任天主教香港教區教育事務主教代表,並為教師及校長專業發展委員會委員及香港辦學團體協會主席。